【就輔室黃文琪主任致詞】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很高興邀請到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鄭匡佑博士蒞校做卓越計畫專題演講。從學經歷資料上知道鄭博士具有跨領域學習的親身經歷:,由台大物理學士畢業後,到美國密西根大學進修拿到運動科學與機械雙碩士學位,又至加州大學機械航空拿到博士學位,其學習領域、興趣非常廣泛及得獎紀錄很多,今天鄭博士應有許多寶貴經驗與大家分享,很難想像是這麼年輕的教授與大家分享,希望在鄭博士引導啟發下,你們更能了解「跨領域的積極人生」主題,我們以熱烈掌聲歡迎鄭博士。

【鄭匡佑博士演講內容】
謝謝黃主任的介紹,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到屏科大與大家見面,剛才黃主任介紹過我的一些學經歷,其實學經歷看起來好像蠻多的,但大致上我都是在做我喜歡做的事情。今天藉由這個機會彼此分享討論,希望能給大家產生一點啟發鼓勵作用。今天的講題目是「跨領域的積極人生」。現在跨領域是蠻流行的話題,以前的社會是專一學習;現在的社會如果你沒有跨領域學習,未來很可能會被淘汰,所以年輕的時候要多學些專長。相信大家逐漸體會到,在此資訊爆炸的時代裏,多一份專長就多一份著想。今天我會分享我的經驗,並針對幾個主軸跟大家一起討論,要怎樣做才能過的積極與充實。

要有一個積極充實跨領域的人生,首先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夠先訂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相信大家聽過很多次,但還是要不厭其煩的與大家再講一次。第一個就是要定人生目標。你要知道如何去做,想要什麼結果?你越早定目標對你是越好,就有充分準備時間,很多東西是要時間累積的,所以越早定目標越有幫助。但不要只想籠統的目標,而要定一個具體的目標,自己越清楚想要的是什麼,對你的人生目標就會更有幫助。目標定下來並不是會水到渠成,當你想好目標後從這個時間點再往回頭看,到底前五年要做到何種地步,前十年你要達到何種境界,如果說你可以想的這麼遠的的話,相信一路走來會辛苦,但會更充實。

其實,我是蠻幸運的,從小就喜歡運動並喜歡看書。高中參加國術社,有一天上物理課時,就想是否能將物理應用到國術裡面。在物理裡面有什麼方式能幫助我跳的更高、踢的更高或踢的更有力。所以高中時就已確定目標,將來我的目標是結合運動跟學術。現在一路走來,均朝這個目標在走。訂出目標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能夠達成這個目標。當你很確信能夠達成這個目標之後,所能產生的行動力是超乎想像的,當你很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就會發生,所以你的信念真的很重要。

第二個部分是希望你們越早去發掘自己的優勢,及早發掘自己的優勢有個很大的好處,是可越早建立自己的自信。「自信」從小到大都聽過很多次,在此就不需要做補充,要如何藉由自己的優勢來建立自信,有一個方法就是盡量去想什麼東西是自己有的,而不要去想著自己所沒有的。人若能懂得想想自己有的優勢,展現出來的自信及氣勢就會不一樣,但這優勢要放對地方。你的專長放在對的地方就會發光發熱,否則會英雄無用武之地。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己專長是什麼,但還是要想清楚,當先天條件不適合這種專長時,就應該考慮換其他的專長。譬如像身高比較矮雖然身手矯健,但還是不宜選擇當籃球國手,這樣的發展比較有限,任何人只要用心發掘,一定有他的專長所在。

第三點我想要講的是想想自己的人生到底在走一條別人的路還是自己的路。自己回想一下在求學階段都是在走別人幫我們舖好的路,如要用功讀書,考大學第一志願熱門之系所。其實想想這樣的路是自己想要的嗎?我看不見得吧!因為很多人真的都被這種別人幫我們舖好的路壓的喘不過氣來。有些人手工藝非常的巧,如雕塑陶瓷類的都做的非常漂亮,但要他去唸數學物理真是要人命。如果自己很清楚知道要走哪一專長的話,就不會過的這麼辛苦。如果走別人幫我們舖好的路是否會更順利呢?這也不盡然。因為以前的時代與現在的時代已經非常不一樣了。以前的時代第一志願是醫學系,那個年代沒有這麼多的醫療糾紛也沒有健保,如果現在還有要你念醫學系之家長,如果本身喜歡讀這個科系的話還好,若不是就不一定是對他最好的方式。當你在走自己的路的時候,當然會受到一些壓力,這時候你要有獨排眾議的心態,要有眾人皆醉我讀醒的心態;如果你真的找到自己的路則不要怕,要獨排眾議努力做下去就可以做的很好。

第四點要談的是不管將來用不用得到。大家會覺得這句話很怪,這不是說要你隨便學東西,而是說不管將來用得到或用不到,當你有機會去學東西的時候,要保握當下的機會去學習,而不要管將來是否會用到這東西。譬如在校期間沒有選到第一志願的課程,有些學生就會放棄,老師上課時也不用心學習,這樣的情形是在浪費時間,不如靜下心來仔細聽老師在講什麼,將來或許會用得到而帶給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你學的時候都以為以後會用不到,但偏偏將來就會用到,所以現在要認真學習,以免將來後悔當初沒有認真學習,未來是無可預知的;在有機會學的時候盡量去學,這能讓你跨出跨領域的一大步。

第五點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常聽到的概念: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為何勝過一個諸葛亮?好幾個人在一起可以達到集思廣益效果。就算一個人的能力很強,但是畢竟一個人的生活面沒有辦法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層面,所以他比較容易鑽到死胡同,即使他很聰明還是很可能走到死巷中。這種概念亦可應用到一個人身上,當你所學的領域越多時,就不會陷入固定思考模式,在解決問題上能有的新思維,能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前些日子在商業週刊有講到現在的企業家都在模仿TOYOTA的經營模式,因為TOYOTA幾乎是全球第一大車廠,已進入亞洲第大一企業,為什麼它可以做到這樣,因為它在整個經營模式並不是把員工當成員工做固定的事情,每個月會鼓勵員工去想新的創意配合製程來節省更多時間,每個月會都會發放獎金,來激勵員工彼此腦力激盪找出更好的方法。雖然這些員工不一定學歷很高也不是大主管,但是他們的員工每個月彼此腦力激盪,每個月都有不同新的創意幫TOYOTA來節省預算節省時間,所以這是一個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最好的例子。有些同學會說說來容易做起來很困難,如要學三種東西,人都同樣只有24小時,要如何辦到呢?或許你會埋怨不夠聰明,長相不好之類的,的確每個人先天條件是不太一樣,有所不公平,但最公平的就是時間,每天有24小時你要怎樣運用才有辦法,可以去跨領域學習不同的事物?現在分享一個方法,你盡量在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之內去學習兩種或以上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可以掌控範圍內,同時學習兩種以上的事情。以我現在的例子來講,其實今天演講我是可以開車來,但我選擇坐火車來,主要原因是在火車上我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把要講的內容再做最後整理,讓自己更清楚要講那些內容,當演講完回程路上可以讀自己研究的東西,如果是開車就很難做到這樣。還有平常同學看英文電影時可同時放英語字幕,這是一舉兩得的學習,可以提升自己英語能力,但最好是不要打字幕,剛開始學比較痛苦,但經過這樣的訓練才有辦法成長。所以在平常做事的時候想一想,是否可同時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當然這條件是要能在自己掌控範圍內。

第六點要講的就是領域整合,跨領域當然很好,但是不知道整合則效果就不大。這是蠻困難複雜的問題,領域整合我也一直在努力當中,當你學到一個觀念一個理論的時候,要如何應用到其他的領域?一個好的理論其實可以應用到不同方面,譬如有很多關於企業創業裡有談到三個P的理念,第一個P是你的顧客族群是怎樣的人,第二個P是你在做這產業的時候會有那些競爭對手,第三個P是將來是否有持續發展性,其實此三個P的觀念不只能應用到企業上,應用到考場亦可以。譬如要考會計的證照,這裡面講的第一個P不是指顧客,而是指的是出題老師,企業上第一個P指的是必須要符合顧客需求,在準備考試的時候要想到出題老師會朝什麼方向來出題;第二個P是考試時候競爭對手有哪些;第三個P是考上證照後將來的發展或出路,將來可以在什麼樣的企業,是不是適合你個人的長遠發展及喜歡的項目,所以同樣理論可以應用不同地方。若平常有在思考這些理論的話,人生的機會就增加很多。前幾天賴聲川到成大來演講,他是非常有名的舞台劇、相聲作家。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最近作品有「暗戀桃花源」,他到成大講的是有關於創意的部份。今天藉由他的話來鼓勵分享,你要做領域的整合,如果沒有創意的話真的很難做到。他提到你要發揮創意的話要有兩個要素:就是智慧再加上方法。智慧要從你平常生活唸書逐漸累積,方法就是要實踐。平常做些事情從實踐方面來學習到一些方法,藉由智慧再加上方法,可以逐漸領悟培養這些創意。最近有在讀大前研一的作品,他是日本非常有名的跨領域的奇才,他之前是念核子工程,在MIT拿到博士學位,後來都在日本企管顧問公司工作。大前研一的書裡面講如何突破你的舊的思維方式;早期照相機與閃光燈是分開來用的的,那時他就想為何不將照相機與閃光燈兩者結合在一起,後來才有現在兩者結合在一起的照相機。所以鼓勵同學多看他的書來激發你的創造模式。

第七點要講的是關於堅持與適度修正。前面講這麼多,那要如何做下去?你要做下去,必須堅持自己的目標,也要適時的修正。有一個很好的方法,所謂模型的方式。模型的方式就是你盡量去找一位跟自己類似的成功的人,以他的成功經驗當自己的典範,然後大致上跟著他的成功模式走;並多看多了解他們成長的故事。但這並不是一成不變,這中間一定要做修正。這一點就像做菜一樣,如果有一本夠詳細的食譜,生手做出來的菜也會不錯。另外像魔術師也是一樣,他在台上表演很神奇,但當他把技巧公佈後,依他的步驟做,你也容易做得到。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己身高只有如此,所看的東西很有限,如果今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根本不用費很大的功夫,看到的東西比其他人還要遠,甚至比巨人還要遠。朝目標走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挫折,因為畢竟每一個時代都不太一樣,他那個時代做可能沒有問題,但你這個時代這樣做就不行,你必須找一些方式來做調整。所以你要很清楚知道朝目標走的過程中,有那些已偏離,偏離的時候要趕快做調整。還有另外一點,當遇到挫折的時候要怎樣去反應,很多人的反應是會找藉口,甚至抱怨或問為什麼這麼倒楣會發生在我身上,如果一直問「為什麼?」,問題很難解決。最好想些如何來做,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突破困境,我到底要怎樣做才能多得到一些別人的幫助,我到底要怎樣做他對我的觀感會稍微有些不同。所以不要一直問為什麼或找些藉口,而是要去問如何去做的問題,如何走出現在的困境。人的情緒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決定於你如何去問問題,因為你每天都不斷的在跟自己溝通,當發生事情的時後,你在跟自己溝通,如果跟自己溝通的方式是埋怨的方式的話,你很難快樂起來。

接下來談第八點部份是主宰情緒。剛才稍微點到一些,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情緒的控制到底有什麼重要。有很多人會以為情緒是一個不太能預測的東西。就好像發生一件事情,我有這樣的反應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事情真的並不是這樣。有句話與大家分享,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存在什麼意義,它唯一的意義是我們所賦與它的意義。就是說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其實事情的本身沒有所謂的好壞,沒有所謂的喜怒哀樂,那為什麼你會有喜怒哀樂的感覺,那是因為你去把這些事情,把它解讀為讓你高興或解讀為讓你難過的事情。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看到有人跌倒,有些人會覺得很好笑,有些人會感覺很難過,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解讀,其實發生在自己身上也是一樣,任何一個難過的事情,為什麼會難過?因為你把它解讀為是一件難過的事情。看電視時有一則消息,有一名小孩考試時是全班第一名,但是,是全班的最後一名,但是他竟然一點都沒有生氣,為什麼?因為他覺得這樣可以其他家長及同學慶幸說,還好最後一名不是我,你看他有這樣的想法,我的小孩最後一名,至少可以幫助到前面家庭,不會有這麼難過的心態,可見同樣的事情完全看你是如何的解讀。當然也不是教你,發生任何事情都完全不在乎,而是說同樣一件事情,你一定要想到些更好的解讀方式,不要讓你因為某些挫折後就從此一蹶不振。當年我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讀博士班時,博士班有所謂的資格考,博士班資格考第二次不過的話就會被退學,而我的博士班資格考是考三次,為什麼考三次?因為前面兩次由於教授各持意見沒有達到共識,所以我是一個特例要考第三次,兩次沒有通過博士班考試,那時承受的壓力很大,整個心情非常低落,但是任何的低潮也要走過,你可以自己去想開,你可能現在很難過,但是你試著想,十年之後你會對這件事情難過嗎?如果不會,你現在為什麼要這麼的難過,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自己,相信可以更快的走出低潮。另外還有一點,自己控制情緒可以利用一些外在的事情來幫助你控制,很簡單的例子就像在聽一首歌的時候可以抒發自己的情緒一樣,你可以藉由一個完全不相關的東西把情緒相連結。

最後想和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安東尼羅賓司(Anthony Rollins),中譯書名為「激發心靈潛力」,香港中文大學將此書列為必備的教科書,書中有介紹情緒控制及設定目標內容。如果你希望在人生裡走得發光發熱的話,真的可以參考看此書,並鼓勵大家看此英文版原文書,最後以這本書的一句話來做結束,「人最大的成就,不只是自己發光發熱,不只是自己實現夢想,而是在你發光發熱的過程當中,同時也幫助到別人」,希望大家都可以不斷充實自己實現夢想,在發光發熱的過程當中同時也想到別人,對別人有幫助。今天就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就輔室黃文琪主任總結】
我們非常感謝鄭博士精采的演講,我們先給他熱烈的掌聲。因為講到跨領域的學習,我們思考一下如何套到我們就業輔導有關業務上,八月份參加就業輔導的全國會議中,有談到怎樣創業,大家對這可能很興趣,創業的時候就是就業能力發揮到極限,就業是幫別人做,在過程裡面可以增加自己資歷和能力。當你在創業的時候,在自己發展過程裡面,也讓別人發光發熱,創造出一些就業機會,讓別人有機會進入職場。會議中有很多的達人分享創業經驗中有提到,開始創業經營是很容易的,但要如何結束的有尊嚴,不要有終身負債的情形是很困難的。今天鄭博士用了非常淺顯的用語,把他過去跨領域學習的經驗與大家分享,請同學回去重新思考一下,你要的到底是什麼?要怎樣達成理想及其具體的做法是什麼?把這些做一規劃併列出行程表,並現在就要趕快去做,今天非常感謝大家來參與此講座,謝謝!

出處:
卓越計畫專題演講:跨領域的積極人生
主 講 人:國立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鄭匡佑博士
演講日期:95年10月2日(星期一)下午 3:30~5:30
演講地點:綜合大樓IH3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pick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0) 人氣()